Tuesday, November 20, 2018

終極廢墟


文/艾帢米克 Edzard Mik
譯/吳介禎  Wu, Anderson C. J.

英文版原刊於 荷蘭archidea magazine #56
 
Photos: AdDa Zei
很難想像〈終極廢墟〉的木構造屋頂、樓梯、牆、板凳、通道可以在一個建築師事務所的辦公室裡構思出來。然而細緻的外觀與細節,顯然還是經過深思熟慮規劃出來的結果。因為它們太奧秘、帶著太多暗示、具有太多主動性,設計無法在繪圖桌上或在電腦裡執行。它們有機地生長,就像〈終極廢墟〉周圍樹林裡的植物與藤蔓,進而包覆原來就在那裡的農舍殘跡。

事實上它們不是被設計出來,而是由芬蘭建築師馬可.卡薩格蘭與事務所同事們,對基地與廢墟即刻反應,進而而創造完成。從各面向來說,〈終極廢墟〉是馬可.卡薩格蘭工作方針的體現:放棄人為控制以開啟或創造可直覺接近、可聯繫建築與自然親密感的空間,以及實際在場作為感受基地動能的方法。更該強調,基地上所有棲居者的生活,都不能也不該與大自然的戲劇表演分隔,包括它的生命力、腐朽與死去。


〈終極廢墟〉是一家人的會所,偶爾外借舉辦會議。地點在台灣台北,位處一片梯田與樹林的交會處。馬可.卡薩格蘭稱這件作品為「弱建築」,空間規劃遵循他的開放形態原則。根據對於周遭樹林、廢棄的紅磚農舍與在地知識的直覺反應,在基地現場即興設計。

複合式的建築物有各種空間與平台,提供從起居到冥想等不同功能。介於室內外之間的空間連續性富有變動彈性、相互交織。房子深入樹林,樹林也伸入房子。這個把室內帶到室外,把室外帶入室內的方法,使〈終極廢墟〉成為調節自然與人最極致的建築工具。房子不需要封閉,不需要與自然隔絕。住在裡面的人必須與自然相處,珍惜自然的戲劇性與自然之美。
超越人為控制,〈終極廢墟〉是個有機的意外。馬可.卡薩格蘭放手建築設計的操作,迎接自然,容許人的錯誤發生。在他眼裡,建築不是獨立的語言,也不是大多數建築師所相信的自言自語。他認為建築需要自然,以成為自然的一部分,所以稱〈終極廢墟〉是一種後廢墟狀態:人們回到廢棄的房子裡,並與叢林與大自然共享空間。

〈終極廢墟〉根基於自 2009 年起,持續不斷地與業主對話。最早的建築介入,是一張可以讓建築師與業主坐下來談的桌子。接下來是提供桌子遮蔽的結構。其餘的部份都從這裡開始一點一滴地成長,對話也一直持續,〈終極廢墟〉也一直有機地發展。建築是開放的,永遠不會停工,也永遠未完成。




No comments: